兒童性早熟
什麼是性早熟?家長需要注意哪些徵兆?
文/呂芷璇小兒內分泌主任「性早熟」簡單來說,就是青春期太早來臨。一般定義為女生在 8 歲前、男生在 9 歲前就出現第二性徵。
對於女童,最常見的徵兆是「胸部發育」或陰毛出現。若發現乳房或乳頭微微隆起、乳暈變大,甚至孩子抱怨有點「痛痛的」,都代表身體可能正在進入發育期。如果女童 8 歲前就出現胸部發育,或 10 歲前就來初經,都需要警覺。
對於男童,第一個徵兆通常是「睪丸變大」。家長可以簡單用手比 OK 姿勢測量,如果睪丸長軸超過 2.5 公分,就可能意味著青春期提前。
除了第二性徵,成長速度也是重要指標。正常青春期前,孩子一年大約長高 4~6 公分;若一年超過 6 公分,就可能正進入青春期的「身高衝刺期」。這時候,來琢月診所找呂芷璇醫師評估,就能更清楚孩子的成長狀況。
為什麼要重視性早熟?
許多家長會想:「孩子早一點發育不是比較好嗎?」事實上,性早熟可能帶來不少隱憂。影響身高潛力:性早熟會導致骨骼提早成熟,生長板提早癒合,最終可能讓孩子的成人身高比預期矮。
心理壓力:女孩太小就來初經,往往難以自理,甚至因為外貌與同齡人不同而感到孤單。研究顯示,性早熟的孩子雖然智商正常,但更容易感到孤立,甚至增加憂鬱風險。
潛在病因:女生大部分原因不明,可能與肥胖或環境荷爾蒙有關;但男生的性早熟,有高達 50%~75% 可能與腦部腫瘤等病理有關。這也是為什麼家長一旦發現異常,務必要帶孩子來琢月診所,讓呂芷璇醫師進行完整檢查。
性早熟的治療與安全性
並不是所有性早熟的孩子都需要治療。是否治療,取決於孩子的發育速度、對身高的影響,以及家長和孩子的期待。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治療方式是「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」(GnRH analogue),也就是俗稱的「性早熟抑制針」。藥物能延緩青春期進展,讓孩子的成長速度回到與年齡相符的範圍,幫助爭取更多身高潛力。
家長最擔心的副作用,其實相對少見。性早熟抑制針並不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生育能力,也不會引起癌症。常見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疼痛、短暫頭痛或熱潮紅;若治療時間超過三年,可能出現骨密度下降,但停藥後可恢復,並能透過補充鈣質來預防。
在琢月診所,呂芷璇醫師會依據孩子的狀況,仔細評估是否需要治療,並與家長充分討論,確保每一個決定都以孩子的健康與幸福為優先。
什麼時候該帶孩子來檢查?
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發育仍有疑慮,建議在國小一年級(約 6 歲)時,就可以帶孩子來琢月診所做初步評估。因為有些性早熟徵兆,可能從這個年紀就悄悄出現。琢月診所主任呂芷璇醫師提醒:孩子的成長黃金期只有一次,錯過了就無法重來。早一步檢查,就能多一份安心。
遠離性早熟
相片分享